网站首页 |
分会介绍 |
组织机构 |
学术活动 |
国际交流 |
信息发布 |
通知公告 |
重要新闻 |
行业信息
技术前沿 |
评奖系统 |
项目实例 |
编辑出版 |
论 文 库 |
专家观点 |
轨道交通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最热新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
【宜昌】公交:发展BRT 助推
【北京市】编制电动汽车充电规程
对交通模型的数学思考
人民日报:"互联网+"让出行更
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全国最长(18米)纯电动公交车
广州交委发起关爱一线公交司机公
详细介绍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详细介绍
“华埠巴士”关停背后的媒体偏见
作者:王晓薇 来源: 时代周报

    美国运输部于531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由,关停了26家华人长途巴士公司。此次行动由运输部下辖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负责,管理局称该行动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取证历时一年。而“严打”的导火索,则是去年以来频出的“华埠巴士”事故。其中最大的一起发生在去年312日,一辆由赌场返回纽约华埠的赌巴发生侧翻,造成15人死亡的惨剧。仅三天后,又一辆由纽约华埠开往华盛顿的巴士撞上隔离带,导致两人死亡。事隔两月,又一部由北卡州开往纽约的巴士翻车,四名乘客死亡,50多人受伤。一时间,华埠巴士安全问题引发全美关注。运输部虽然在短时间内关停涉事公司,但这样的举措明显乏力。原来这些巴士公司早就分身有术,关停一家,还有一家,车辆刷上新标志,又可以上路。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关停,正是针对三家主要运营公司,以及数家被认为是“分身”或者有密切联系的下属公司。

  华埠巴士安全隐患严重,华人运营商当然难逃其咎。然而将责任完全推给华人巴士公司,却是有失公允。例如去年最严重的死亡15人的赌巴事故,肇事司机以及巴士老板都不是华裔,然而巴士目的地为纽约华埠,因此除《纽约时报》等少数媒体跟进报道肇事公司背景,多数媒体则笼统称之为“华埠巴士”(chinatownbus)事故。在此事件中,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有脸谱化之嫌,加上华人巴士公司自身诸多问题,虽然引起关注的恶性事故并非华人巴士,但最后惩罚的板子是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华人公司上。深究问题根源,其实“华埠巴士”只是一个指代,它代表的是在美国东西海岸集中盛行的廉价巴士生意。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把此类廉价巴士统归为一种商业模式,称之为“路边巴士”(curbsidebus)。它们通常不在大型车站停靠,而是沿街载客,加上班次时间灵活,因此能以低廉的价格和“灰狗”等大型巴士竞争。伴随低价而来的,则是压低成本造成的安全隐患。“路边巴士”在各项违规方面都稳居前茅,例如雇佣无证司机,不按规定记录行车日志,司机疲劳驾驶等问题层出不穷。一旦遇到重大事故或者严重处罚,这些公司更是分身有术、依靠联邦政府执法上的漏洞,注册多家运营公司,共用司机、车辆。

  早期的廉价巴士的确是在华埠兴起,由于许多新移民语言不通,也不愿花高价乘坐“灰狗”,许多华人自办的廉价线路就成为他们的首选。早期的华埠巴士乱象频出,甚至有帮派争斗介入引发血案,而近年来许多公司都在向着正规经营的方向发展。在这次大规模关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巴士公司保持着合格的安全业绩,得以继续经营。“华埠巴士”事故的确惨痛,但并不代表事故都由华人公司引起,更不能说乘坐华人巴士就是玩儿俄罗斯转盘。不过想要撕掉廉价与高风险的标签,也远非易事。

  首先在这次大规模惩处当中,媒体的用词几乎一致,都提到更吸引眼球的惩处“华埠巴士”,而很少使用联邦政府报告中提到的“路边巴士”,尽管后者的描述更为准确。彭博商业周刊在一篇报道中提到,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报告称“华埠巴士”遭遇致命事故的几率是普通巴士的七倍。但实际上该报告原文是指“路边巴士”。“路边巴士”不一定只跑华埠,然而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却锁定了华埠。其次,这次关停的对象均为华人巴士公司,而去年酿成重大惨祸的非华裔巴士公司“世界之旅”(worldwidetravel)也运用了金蝉脱壳,转移车辆资产的方法,新公司并不在关停之类,多少有选择执法之嫌。另外介绍这次惩处的新闻发布会也选择在纽约华埠召开,运输部的官员,以及力推加强巴士监管的国会议员舒曼都只是一味强调关停执法的强硬,却忽视了“路边巴士”现象长久存在的复杂性,并非政客一时的表演就能解决。更讽刺的是,全美客车协会的负责人声称,他们很乐意看到“坏人”受到惩罚。然而酿成去年惨剧的“世界之旅”在出事前一直是该协会的会员,“世界之旅”关停后,老板转移车辆资产成立的新公司目前仍然属于全美客车协会。

  此次事件,所有华人巴士经营者当有所反思。“华埠巴士”有诸多成功之处,使得“灰狗”等主流巴士都不得不主动降价,甚至抄袭华埠巴士的经营模式。但低价竞争毕竟不能持久,联邦政府的打击力度也表明,守法经营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公司能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在面对社会、媒体诸多非议的时候,华人巴士没有有效的组织、代表在媒体上发出声音,也着实可惜。在这些华人经营者当中,有些具有很高的学历,完全可以和主流媒体互动沟通。其中一位经营者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他在公开的博客里对最近的事件作出了一系列评论,而且还专门就“华埠巴士”的历史写了一篇文章,可惜他的声音也没有见于主流报端。

  华埠巴士的出现源自新移民的需求,而其能抢占主流巴士市场的根源也在于乘客对于廉价的需求。纽约市目前也在推动立法,使得“路边巴士”能拥有合法的停靠站点,同时赋予市政府一定的监管权。如果这些巴士的存在是无可避免,不如将其纳入监管的轨道,而不是迫使司机东躲西藏和执法者进行猫鼠游戏,这样反而让司机更疲劳,加剧事故发生的可能。去年的几起惨剧,究其过错应是各方都有所承担,华人有份,其他族裔有份,监管者本身也难逃其咎。监管方虽然引入了许多繁琐的规定,却依然无法杜绝疲劳驾驶等诸多问题,而且正是有些繁琐的安全规定成为了巴士公司的负担,徒增其运营成本。目前运输部的巴士安全评估体系也极不科学,是把所有巴士公司的表现进行排名,然后给出一个排名的百分比。然而怎样的表现才算合格,监管方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方更应有充分的智慧,意识到华埠巴士的复杂,绝不是大棒一挥,指出谁是“坏人”。打击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绝不是解决之道。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 地址:上海市吴中东路555号 电话:021-34771755 传真:021-34771750
运营管理: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巴驿公共交通站场管理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329号 电话及传真:023-63816719 技术支持:光荣网络